第39章 为女子奔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9章 为女子奔波

 

经过一场唇枪舌战之后,蔡文姬不顾蔡邕的反对,决心要办有史以来第一所接收普通百姓人家女子的女子学院。

想当初,邓太后创办了北宫女子学堂教授普通宫女,使的教育有了平民化的影子,但是她只针对于入宫的女子。

蔡文姬想要将平民化、普及化进行的更为彻底,让天下所有愿意学习的女子,都能够有学习的机会,不再成为被思想禁锢和束缚囚徒,任人摆布。

消息传开,民间也是一片哗然。

许多保守家庭坚决不让自家女子入学,可也有一些思想较为开放的家庭,愿意让女儿去尝试。

女子学院的落成,佘彦飞可谓给了蔡文姬莫大的支持。

落成之日,佘彦飞亲自参加典礼。

本就有现成的学堂,就在蔡邕主持的学堂对面,所以今天有想法,明天就能开学,牌子一挂即可。

佘彦飞在重建洛阳的规划当中早已想到了今天。

他站在女子学院落成典礼台上,望着台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感慨万千。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而坚定地说道:

“今日,乃是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开端。

蔡文姬姑娘不顾重重阻碍,创立此女子学院,其志可嘉,其行可赞。

往昔,邓太后虽开女子教育之先风,然仅惠及入宫女子。如今,这学院之门向天下所有女子敞开,实乃我朝之幸,女子之幸。”

台下众人静静地听着,佘彦飞继续道:

“我知有诸多保守之家存疑惧之心,然诸位且看,世间男子可读书明理,治国安邦,女子又何能天生困于闺阁,只做那相夫教子的无声之人?

女子亦有聪慧之心,亦有壮志豪情。

在此学院之中,她们将研习经史子集,修习琴棋书画,更有尹梅同志带领着我们的医疗团队,教授大家基础医疗知识,和护理技术,还将有我们的女子特战队的姑娘们教授大家一些战斗技术与素养等。

日后必能成为我朝文武全才之新力,为社稷添彩。”

“那些愿意送自家女儿前来的开明之家,实乃远见卓识。

你们的女儿将在此处挣脱思想的枷锁,不再是任人摆布的柔弱之辈。

她们会用知识武装自已,成为有独立思想、有高尚品德、有卓越才能的奇女子。”

佘彦飞目光坚定地扫视全场,只见学堂门口,聚集了许多好奇的女子,她们眼中有羞涩,有期待,也有不安。

依然迟迟不敢踏入学院的大门。

佘彦飞心知,此非一朝一夕之事,并开导蔡文姬道:

“蔡姑娘不必灰心,思想观念是很难改变的,需要潜移默化的去影响。

这样你先把你的那几个好姐妹招来,她们能在学院学习,自然也会引来更多的女孩子。”

蔡文姬眼睛一亮,心想:是呀,先把貂蝉、大小乔、小莲子等一帮小姐妹拉来,以后也好让她们帮我。

向佘彦飞翩翩行礼道:“多谢太上皇提醒。我这就去找她们。”

佘彦飞望着蔡文姬远去的背影,心道:

“改革真难啊,改变人们脑袋中的固有思想,实在是太难了。”

然而,朝堂上的反对之声并未减弱。那些保守派大臣们,一直在寻找机会,想要让自已放弃这些离经叛道的想法。

次日,朝堂之上,气氛剑拔弩张。

佘彦飞提出女子可参加科举的主张,宛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

王允涕泪交加,以袖掩面,近乎声嘶力竭:

“太上皇,科举传承数朝,向来是为朝廷遴选饱学之士、治世良才的盛典,男子苦读经史,十载寒窗,方有资格踏入贡院。女子抛头露面应试,成何体统?祖宗章法安在?”

佘彦飞微微蹙眉,目光冷峻扫视众人,缓声道:

“王司徒,莫要只顾着拿祖宗章法说事。

祖宗立法,意在兴国安邦,选贤任能。

我且问你,有才学的标准,何时分了男女?

女子若能精通经义、策论精妙,为何要被这科考大门拒之门外?”

杨彪出列,捋须而言:

“太上皇,阴阳有别,男主外女主内,乃是天地纲常。

女子若投身科举,势必无心家务,家不成家,国亦难安啊。

况且女子才情多流于风花雪月,哪能扛起治国理政之重任?”

佘彦飞冷笑一声:

“杨公所言差矣!

古有妇好披挂上阵,助商王武丁开疆拓土;

前汉卓文君才思敏捷,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她若生于当世,难道不配参与科考,为朝堂献智?

女子并非天生只能困于闺阁操持家务,她们的聪慧绝不输男子,给予机会,自能绽放光芒。”

黄琬亦拱手进谏:

“太上皇,科考竞争激烈,考场鱼龙混杂,女子入场,安保、规制皆需大改,耗费人力物力不说,还易滋生乱象,实在得不偿失。”

佘彦飞踱步朝堂,振振有词:

“黄大人只看到眼前变革的难处,却不见长远之利。

女子若能科举入仕,为官一任,必能带来不一样的施政视角。

她们心思细腻,于民生琐事、教化育人之事上,说不定能想出更周全之策。

至于规制变动,不过是因时制宜的调整,怎可为了省事,就埋没人才?”

这时,一直沉默的太尉张温开口:

“太上皇心意虽好,但此举太过激进,民间反对声浪滔滔,强行推行,恐失民心呐。”

佘彦飞目光灼灼看向众人:

“诸位皆是朝廷栋梁,心系社稷。

可时代在变,若因循守旧,我东汉王朝还如何谈重整朝纲?

民间有反对之声,正因旧俗束缚太久。

我们身为上位者,此时不引领风气,反倒被陈腐观念裹挟,谈何进步?

女子占人口半数,释放这股力量,于国于民,益处无穷。”

朝堂上一时陷入沉默,佘彦飞趁热打铁:

“蔡文姬创办女子学院的案例,已说明不少聪慧女子是可以展露非凡天资,研习经史子集不在话下,假以时日,她们成长起来,科考之才必不匮乏。

若我们此刻关上这希望之门,不但是她们的遗憾,更是国家的损失。”

王允还想再辩:

“太上皇,即便女子有些才情,可朝堂终究是男人的天地,她们入朝为官,与同僚相处、政令推行,诸多不便。”

佘彦飞立刻驳斥:

“王司徒,共事之道在于贤能与品德,而非性别。

若女子德才兼备,自能赢得同僚敬重,政令推行靠的是合理之策,怎会因性别受阻?

况且,女子入仕,正可中和朝堂刚猛之气,刚柔相济,才是理政的上乘之法。”

这场唇枪舌战持续许久,佘彦飞虽未当场完全扭转众臣想法,但也让不少人心中泛起思索的涟漪。

下朝后,佘彦飞径直前往女子学院。

学院里,蔡文姬已拉来了貂蝉、大小乔等姐妹。貂蝉笑意盈盈,对佘彦飞福身行礼:

“太上皇,多亏您劝说文姬,我等才有这难得机遇。”

佘彦飞看着满院青春朝气的女子,心生慰藉:

“姑娘们,朝堂之上为你们争取科考之路艰难重重,但莫要灰心。

你们在此用心求学,用真才实学说话,便是对旧俗最有力的回击。”

蔡文姬握紧小拳:

“太上皇放心,我一定陪姐妹们日夜苦读,定不辜负期望。”

大小乔也点头,眼神中满是坚毅。

佘彦飞深知,朝堂上的争辩只是开端,要想真正让解放女性、婚姻自由的新政在洛阳、长安落地,非得逐个撬动那些保守老臣的心不可。

首当其冲的,便是王允。

王允下朝回府,满心的愤懑还未消散,一路上脑海里都是朝堂上太上皇的主张,只觉得那简直是离经叛道,颠覆伦常。

他气呼呼地迈进书房,刚一坐下,家仆来报,说是太上皇亲临。

王允惊得一下子站起身来,心脏猛地一缩,慌乱间匆忙整理衣冠,心里不住嘀咕:

“这汉灵帝刘宏怎么突然来了,莫不是还要揪着那女子科举、解放女性的事儿不放?”

虽说满心不情愿,却也只能迎出门去。

在庭院跪倒在地,

“臣王允恭迎太上皇,太上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不知太上皇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王允躬身行礼,抬眼偷瞄汉灵帝,脸上虽强挤出几分笑意,却难掩疑惑与疏离。

佘彦飞摆摆手,笑道:

“王司徒不必多礼,我今日来,就是想与你唠唠家常,莫要拘谨。”

说着,二人进了书房。

佘彦飞环顾四周,见满架藏书,先从学问聊起:

“王司徒饱读诗书,想必对古今兴衰看得透彻。我朝如今百废待兴,你觉得关键在何处?”

王允一顿,心中暗忖,这太上皇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怎么突然聊起这个?

嘴上谨慎答道:

“自然是重拾礼教,规整纲常,让诸侯各安其位,百姓安居生息,国家方能有序运转。”

他想着,只要把老祖宗的规矩抬出来,总能堵住太上皇那些新奇荒唐的想法。

佘彦飞轻轻摇头:

“司徒这话只对了一半。

规整纲常没错,可时代变了,如今人口凋敝,女子有才却无用武之地,实在是浪费。

就说婚姻,多少好姑娘因媒妁之言,错付终身,苦不堪言。

若能婚姻自由,女子选贤婿,男子得贤妻,家庭和睦,人口也能兴旺。”

王允面露难色,心里犹如翻江倒海:

“太上皇,婚姻大事向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随意更改,恐惹得天下大乱,崩坏。”

他想着,这祖宗定下的规矩,哪能说改就改,要是开了这个口子,往后还不知道要出多少乱子,自已一世清名说不定也得搭进去。

佘彦飞起身踱步:

“王司徒,咱往近处看,你府中的丫鬟、仆妇,难道就没有怀揣情思,却被迫分离的?

放开婚姻限制,能激发百姓生活的热情与希望,有盼头才会更勤勉。

远的不说,长安、洛阳乃天下表率,先试行,步子稳着来,若有不妥,再调整就是。”

王允陷入沉思,内心挣扎不已:

这太上皇说得好像也有点道理,可一旦支持,定会遭同僚非议,那些其他的大汉老臣还不得把自已骂死?

但要是反对,万一真错失让国家变好的机会,又于心何忍?

他眉头紧锁,终究还是拱手道:

“太上皇所言,容臣下再思量思量。”

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依旧摇摆不定。

佘彦飞终于欣慰的笑着拍了拍王允的肩膀道:

“司徒大人,需知与时俱进。

如从古至今皆按照祖宗规矩,那还哪里来的进步,推陈出新呢!

司徒饱读诗书,一定知道曾经的母系社会,如果按照祖宗规矩,那么今天在朝堂之上讨论要不要被解放的,或许会是我们这些大男人!”

王允若有所思。

从王允府出来,佘彦飞马不停蹄赶往杨彪府上。

杨彪听闻太上皇前来,早早候在中庭。

彼此寒暄落座后,佘彦飞直入主题:“杨公,今日朝堂上争论颇多,我特来与您再深谈一番解放女性之事。”

杨彪叹气:“太上皇,不是老夫顽固,只是这习俗沿袭多年,牵一发而动全身呐。”

佘彦飞诚恳说道:

“杨公,我知晓难处,但如今洛阳城重建,处处需要新活力。女子若能摆脱旧枷锁,参与商贸、工坊,咱们的经济也能繁荣几分。

再说婚姻,强扭的瓜不甜,自由婚恋,能减少多少怨偶,少些家庭纷争,邻里间也更和睦。”

杨彪捻须不语,佘彦飞接着说:

“您是朝中重臣,一举一动众人瞧着,您若支持一二,下面的人也会少些抵触,咱们先在洛阳划试行,就当是摸索新出路。”

杨彪目光闪动,微微点头:

“太上皇苦心,老夫明白了。”

马不停蹄,佘彦飞又踏入黄琬府邸。黄琬本就对汉灵帝的主张心存疑虑,见他到访,也不兜圈子:

“太上皇屡次为女子之事奔波,就不怕步子迈大扯着腿?”

倒是留了面子,没好说步子迈的太大,扯着蛋。

佘彦飞坦然一笑:

“黄大人,我怕的是原地踏步,看着我大汉王朝衰败。

如今试行解放女性、婚姻自由,不是无端空想。

长安、洛阳商贾云集,女子若能抛头露面营商,凭智慧赚钱,还能帮扶家中兄弟读书、赡养长辈,家庭负担轻了,百姓日子才好过。”

黄琬反驳:

“女子在外抛头露面,易惹是非。”

佘彦飞回应:

“规矩立好,有何担忧?

况且以往女子被拘在家,就没是非了?

多些见识,反倒能明辨是非。

咱们给女子机会,让她们证明自身价值,于国而言,赋税能增,民生能稳,何乐不为?”

黄琬沉默良久,拱手道:

“容我考虑再三。”

佘彦飞一家家拜访,费尽唇舌。

虽说各位老臣没有当场应下,但态度已悄然松动。

在回宫的路上,佘彦飞走在洛阳的街上,已有几家开明商户,受自已理念触动,允许家中女儿参与店铺经营,或是去女子学院旁听。

街头巷尾,关于女子新生活的讨论越来越多,有质疑声,也有期待声。


    (http://jyshuba.com/book/C0F00A-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jyshuba.com
记忆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