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前往寿春的使者带着丰厚的赏赐出发了。
而在洛阳的大牢里,佘彦飞正准备会见阎象。
“带阎象。”随着狱卒的一声呼喊,阎象被带了进来。
他虽身处牢狱,但神色依旧镇定自若,丝毫没有慌乱之色。
破旧的囚服掩盖不住他骨子里的那份儒雅,步伐沉稳,眼神中透着洞悉世事的平静。
“阎先生,久仰大名。”
佘彦飞看着阎象,微微一笑,眼中既有欣赏,又带着几分探究,
“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阎象微微拱手,淡然道:
“太上皇谬赞,象如今不过是阶下囚,承蒙太上皇屈尊相见,实在罪过。”
佘彦飞踱步上前,目光紧紧锁住阎象:
“先生不必自谦,以先生之才,本不应落得如此田地。
只是先生助袁术反叛朝廷,如今袁术已死,先生可有什么想说的?”
阎象微微仰头,目光透过牢房那狭小的窗户,看向外面的天空,似是在回忆往昔,又像是在思索如何作答。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
“太上皇,象助袁术,起初是以为他能在乱世之中有所作为,保一方百姓安宁。
可后来袁术利欲熏心,孤注一掷,执意反抗朝廷,全然不顾天下百姓的死活。
他不顾士兵们的疲惫与伤亡,一味地扩充军备,发动战争,只为满足自已的野心,实在是大错特错。”
佘彦飞微微皱眉,问道:
“那先生杀袁术,可是幡然醒悟,想要弃暗投明?”
阎象神色凝重,郑重地点点头:
“正是。
如今大汉在太上皇您的整顿之下,日渐兴盛。
太上皇推行解放女性、婚姻自由等新政,这些举措渐渐深入老百姓之心。
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社会风气也焕然一新。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象深知只有顺应这大好的局势,才能真正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他向前一步,双膝跪地,眼中满是恳切:
“罪臣阎象愿为太上皇的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只求太上皇能给象一个机会,让我能在有生之年,弥补曾经犯下的过错,为大汉的复兴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佘彦飞静静地听着,脸上的神情逐渐缓和,眼中露出一丝认可。
回到北宫,彻夜未眠。
他在书房中来回踱步,脑海里不断回荡着阎象诚恳的话语和坚定的神情。
日光灯,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良久,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第二日清晨,早朝钟声敲响。
佘彦飞身着常服,神清气爽的坐在龙椅之上。
龙岗特战队紧随身后坐下。
待众人行礼完毕,他高声说道:
“众为爱卿,昨日朕与牢狱中的阎象会面,此人虽曾辅佐袁术反叛,但如今已真心悔过,愿为我大汉复兴效力。
朕深思之后,预让阎象返回寿春,接管曾经袁术的所有地盘,推行我朝新政,早日让寿春地区的百姓也得到解放。”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
王允率先站出来,轻抚胡须,缓缓说道:
“太上皇,阎象之才,老臣早有耳闻。只是他曾为逆臣,如今轻易委以重任,恐难服众,也难保他不会再次生变。”
程煜微微皱眉,双手抱在胸前:
“王司徒所言极是。
寿春乃战略要地,关系重大,若阎象心怀不轨,后果不堪设想。
臣以为,还需从长计议,万不可贸然行事。”
荀彧目光如炬,上前一步拱手道:
“太上皇,以彧之见,正如太上皇所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阎象既然已表明忠心,不妨给他一个机会。
若他能在寿春推行新政,做出成绩,既能安抚当地百姓,也能彰显我朝的宽容与仁德,不失为一件好事。”
荀攸在一旁微微点头,补充道:
“可派心腹之人与阎象同去寿春,名为辅佐,实则监督,如此既能发挥阎象的才能,又能确保万无一失。”
刘备站在一旁,拱手说道:
“太上皇,群臣所言皆有道理。
依备看,可先让阎象立下军令状,若不能在限期内让寿春百姓安居乐业,推行新政顺利,甘愿受罚。
如此一来,也能让众人安心。”
佘彦飞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过朝堂上各执一词的群臣,神色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待众人的议论声稍歇,他抬手轻轻一摆,声音清朗地打破了朝堂上的嘈杂:
“众卿所言,皆有其理。
然朕意已决,既然要启用阎象,便要给予他充分的信任。”
他的目光落在王允身上,语气温和却带着几分恳切:
“王司徒,朕明白你担忧阎象曾为逆臣,恐其反复。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若因过往之错便将其才华埋没,错失良才,实乃我大汉之憾。”
转向程煜,佘彦飞继续说道:
“程爱卿,寿春战略要地,朕岂会不知其重要性。
但一味地猜忌与防备,又怎能让人心悦诚服地为朝廷效力?
朕相信,以阎象的聪慧,定能明白顺应大势才是他的出路。”
接着,佘彦飞提高了声调,目光炯炯:
“朕决定,将张勋等将领一并放回,交由阎象直接辖属。
阎象既有才略,又需人手辅佐,张勋等人作战经验丰富,他们相互配合,定能在寿春有所作为。”
“不过,为防万一,”
佘彦飞话锋一转,
“可将纪灵重新派回寿春,带领三千洛阳军。
如此一来,既能让张勋等人有所忌惮,不敢轻易生事,又能在必要时协助阎象稳定局势。
毕竟张勋等人刚归降,还未来得及整顿,有纪灵与洛阳军在,可保万无一失。”
“至于寿春、兖州等地所俘虏的士兵,”
佘彦飞微微沉吟,
“需暂时留在洛阳进行系统整编。
仍由关羽负责进行整训,同时由荀彧进行我朝对于士兵政策的宣传教育。”
关羽、荀彧齐出列,
“末将领命”,
“诺”!
佘彦飞环视众人接着道:
“这些士兵来自不同阵营,心思各异,未经整编便放回,恐生事端。
而曹操等将领回兖州,只给他配三千洛阳军做护卫。
洛阳军士皆是经过系统训练与整编,对朝廷忠心耿耿。
将军若无可靠的士兵,便难以兴风作浪。”
刘备微微皱眉,上前一步拱手道:
“太上皇此举固然周全,只是曹操素有野心,三千洛阳军恐难完全约束于他,万一他在兖州暗中扩充兵力……”
佘彦飞摆了摆手,胸有成竹地笑道:
“玄德不必担忧。
朕已安排人密切关注兖州动向,且曹操如今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难以扩充大量兵力。
朕会循序渐进,慢慢将兖州纳入朝廷的掌控之中。”
荀彧面露赞赏之色,再次拱手:
“太上皇深谋远虑,如此安排,既用人不疑,又留有后手,实乃万全之策。
臣相信,在阎象与诸将的努力下,寿春定能成为我大汉新政推行的典范之地。”
朝堂之上,众人见佘彦飞决心已定,且安排周密,虽仍有人心存疑虑,但也纷纷拱手领命。
(http://jyshuba.com/book/C0F00A-8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j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