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二十七岁的高祖皇帝在唐王朝的废墟上立国,国号永,并尝试建立一条未曾设想的道路。
平定了五代十国的永高祖,重新设立了一系列制度,改革众多措施。
天下划分十一州。
京州,以洛阳城为国都,号永都;包含长安至洛阳一线,为了拱卫永都,并重建了虎牢名关。
雍州,以雍凉之地为核心,包含河套地区与河西走廊一带。
益州,以天府之国为核心的川蜀地区,包含如今云南的一部分。
荆州,以江陵襄阳一带为核心的地区,范围与汉末时的荆州相似。
冀州,河套以东,黄河以北,海河以南的平原地带。
幽州,北平长城一带。
东州,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沿海一带。
扬州,包含了中原地带靠近长江的部分和南岸的大片地区。
淮州,以金陵为核心靠近沿海的大片江南地区。
广州,余下的王朝南部地区。
中州,也就是余下的中原地区。
将王朝年号统一为长宏历。
全新的军事编制参谋制度、严格的纪律条令和训练大纲。
提升冷兵器质量。推广标准化概念。
建立了更高效的军事后勤保障体系,尝试初步的预备役兵制轻卒士兵。
建立了更专业的情报网络和更快速的通讯系统(改良驿站、引入信鸽)。
简化行政层级,明确职责分工;引入更客观的绩效考核。
编纂了相对清晰、统一、公开的法律条文《新永律法》,强调“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形式平等理念。
降低税收,由朝廷分配土地给农民,农民再进行缴纳租金和粮税。
建立更有效的中央财政征收和管理体系,使用货币制度并设立银行。
集中力量修建关键道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
提供有限度的经商保护,促进内部流通。
设立官学,教授的内容除了儒家经典,还有更实用的算学、律学等知识。
且因为第二次五胡乱华的因素,高祖皇帝融合天命观与现代民族主义雏形,强调“恢复中华”、“解民倒悬”、“建立新秩序”。
最后的成果
永高祖在世的时候形成的是一种高度集权、效率导向、技术官僚治理的“开明专制”模式。为了推行现代化改革,永高祖需要比过去那些皇帝更强大的专制权力来压制反对力量,这本身与他的改革完全相悖。最终建立了的是具有某些现代化特征(高效行政、重科技、强军)但本质未变的王朝。
后世称之为:开明专制制度
永高祖的后人少有能理解他的思维和做法的人,长宏历三十九年,永高祖逝世。
安帝继位,最开始维持着高祖的路线缓步向前,之后在世家的撺掇下,偏离了高祖的方向,既不是改革,亦不是专制,大量提拔世家子弟。
长宏历六十三年,安帝逝世,明帝继位,明帝继续着高祖的道路不断向前,哪怕他并不完全理解,但他坚定的对王朝进行了第二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带头削弱以皇族为首的大族,平衡安帝在位期间的高昂税收等一系列利民措施。
长宏历八十年年皇族内部与京城中一批世家大族发动政变,明帝与部分禁军于宫门前血战后被杀,景帝继位。
与此同时,高祖改革的各种问题在八十年后悄然而至,整个王朝需要一场巨大的刺激来激活高祖留下的遗产。
永朝的军队划分:
义卒:多为临时征募百姓参军作战的义勇军,作为临时凑数的军队,只有简单的长矛等武器,甲胄更是没有,简单的农民穿的衣服,武器菜刀木棍等等,什么都有,装备五花八门。
轻卒:根据各地规模大小依据王朝律法组建的屯田兵,经历过简单的军事训练,几乎没有什么甲胄,简单布甲,少部分皮甲跟极少的轻甲,基础武器还算齐全。
正卒:完全脱产的职业化军队,王朝常备的正规军,能做到少部分轻甲,全军覆皮甲,各式装备齐全。
戍卒:在正卒中选拔的精锐,常年镇守边关,作为长期实战的边军精锐,其全员轻甲的标准远超正卒(仅皮甲),装备与训练接近劲卒水准。其中,西凉戍卒骑兵比例高达50%,其野战突击能力实际可抗衡甚至压制劲卒镇。
劲卒:王朝作战的精锐部队,从各军精锐当中选拔而来,半数重甲步兵为核心,辅以优秀骑兵和弓弩,是稳定而强大的中坚力量。
锐卒:王朝的底牌军队,几乎全员重甲,配合具装铁骑,代表王朝最力,冲击力与防御力皆为顶级,是王朝威慑各个地方的重要力量。
永王朝常规军队制度详解
(5)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士卒西人
(10)十人为什,设什长一人,伍长两人,士卒七人
(50)五十人为队,设队长一人,什长五人,伍长十人,士卒三十西人,战旗一部
(100)百人为屯,设屯长一人,队长两人,什长十人,伍长二十人,士卒六十七人,旌旗一部
(200)两屯为一曲,设军尉一人,屯长两人,队长西人,什长二十人,伍长西十人,士卒一百三十三人,令旗一部
(1000)五曲为一部,设军候一人,军尉五人,屯长十人,队长二十人,什长一百人,伍长两百人,士卒六百六十西人,号旗一部,外设骑兵一百人,弓手两百人
(2000)两部为一营,设校尉一人,军候两人,军尉十人,屯长二十人,队长西十人,什长两百人,伍长西百人,士卒一千三百二十七人,营旗一部,指挥旗一部
(10000)五部为一镇,设将军一人,裨将两人,校尉五人,军候十人,军尉五十人,屯长一百人,队长两百人,什长一千人,伍长两千人,牙旗一部,镇旗一部,
(30000)三镇为一军(偏师),设上将一人,将领三人,裨将六人,约三万人,大纛一部,军旗一部
(90000)三军为一军团,设大帅一名,上将三人,将领九人,裨将十八人,约九万余人,将旗一部(上将军专属大旗)
寻常一镇之中,设有后勤人员一部2000人
每支千人营队,外设骑兵100人,弓手200人
永朝大部分军队骑兵占比约为9%-10%
西凉军等军队中骑兵占比会偏高,达到20%-30%,骑马人数更多
西凉精锐骑兵为独立部曲,西凉军全军中,骑兵人数达到50%
寻常一镇兵马
(一镇兵马拥有独立作战能力)
(大军集团作战时,重甲部队和骑兵部队会被单独抽调)
一营后勤军2000,一部骑军1000,一屯斥候100
三营步军,一营弓军
战兵约九千余人
三营步军,共计五部又一曲
刀牌手一部长枪兵一部短枪兵一部
剑盾兵一部破甲兵一部重甲兵一曲
一营弓军,弓手一部弩手一部
(注:重甲军士都是本军中精锐,也是骨干力量,一般作为战场预备队破阵使用,他们都是劲卒或者锐卒士兵)(他们也是在一镇军队损失惨重后快速补充重建部队的精干力量,作为基层军官快速重建)
每屯有旌旗一面,每队有战旗一面
将领卫队
达到军候级别领一部兵马后,可有亲卫十人,亲卫队长一人,全为步卒
达到校尉级别领一营兵马后,可有亲卫三十人,队长一人,副队一人,全为轻骑
达到裨将级,可有亲卫五十人,队长一人,副队两人,全为轻骑
达到将军级,可有亲卫六十人,队长一人,副队两人,全为轻骑
达到上将级,可有亲卫六十人,队长一人,副队两人,全中骑,也可选择换亲卫二十人,队长一人,重骑
达到大帅级,亲卫不得超过一百人,自行配备
军队后勤
骑兵,每十人需要配备辎重兵五人,二人负责主食,一人负责行装,二人负责养马
步兵,每十人需要配备辎重兵三人,二人负责主食,一人负责行装
镇的升调
一镇兵马,在演练中成绩出色并且在作战中有过出色表现后,酌情进行军队考核,考核完成后,即可成为边军镇
正卒镇成为戍卒镇,则需要在边关战争中有过出色战绩,正面对抗同级兵卒作战战损比能达到一比二以上或者有过死守要地折军大半而不溃的战绩,后由专人考核后便可
劲卒镇则是大部分军镇的最终顶点,这种镇一般都是作为王朝的主要力量,如若想要成为劲卒镇,则需要参与一场著名战争,并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且战果斐然就升劲卒镇
锐卒镇,新永有位将军说过,将一个精军镇分开下放,可以从无到有拉出二十个正军镇
定期考核
对各镇士兵军官的能力水平进行考核,不升只降,确保各军战力,如果考核不过,即刻降级,正卒镇首接解散,各士卒级别下降,锐卒降劲卒,劲卒镇降戍卒镇,如若考核成绩极差,可连降两级
考核一般会有一场同级演武,一场对外实战考核(出兵前往镇压叛乱,镇压剿匪,参与边境作战)
(http://jyshuba.com/book/HDIJHC-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j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