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净花入泥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章 净花入泥淖

 

自从那顿看与宋楠烟用过那次法餐之后,黄元洪便如同在宋楠烟身上安装了定位器,成了她最“忠实”也最令人窒息的“追随者”。

无论宋楠烟是去广告公司拍摄香皂或香烟广告,还是作为封面女郎为时尚杂志摆造型,甚至是出席慈善义卖或文化沙龙,黄元洪的身影总是如影随形。他那辆锃亮的黑色敞篷别克,几乎成了宋楠烟公开行程的标配背景。更令宋楠烟困扰的是,黄元洪似乎自封为她的“专属保镖”。

有一次,宋楠烟在摄影棚拍摄新广告,棚外聚集了几个油头粉面、明显喝多了的富家子弟,对着刚收工走出来的宋楠烟吹口哨、言语轻佻,甚至试图上前拉扯。宋楠烟吓得花容失色,助理也拦不住。就在这时,黄三公子如同鬼魅般出现,他脸上挂着惯常的嬉笑,眼神却冷得像冰。他慢悠悠地走上前,只低声在那几个混混头子耳边说了两句话,又看似随意地拍了拍其中一人的肩膀。那几个前一秒还嚣张跋扈的公子哥,瞬间脸色煞白,如同见了鬼一般,点头哈腰地道歉,然后连滚带爬地消失在街角。黄元洪转身对惊魂未定的宋楠烟耸耸肩,笑得人畜无害:“几只烦人的苍蝇而己,楠烟小姐受惊了。”

另一次,在一个名流云集的慈善晚宴上,一位刚从香港回来的航运小开对宋楠烟大献殷勤,死缠烂打,甚至试图强行邀舞。宋楠烟尴尬又无助。黄元洪端着酒杯适时插入,他并未动粗,只是用流利的英语夹杂着几句上海俚语,与那位小开“亲切”交谈了几句。内容旁人不得而知,但那位小开的脸色由红转白再转青,最终悻悻地找了个借口,提前离场。黄元洪则优雅地向宋楠烟举杯致意。

这些行为,在黄元洪看来是“英雄救美”、“护花有功”,但在宋楠烟眼中,却是更深的束缚和恐惧。他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她紧紧包裹,用他的方式宣告着“所有权”。更糟糕的是,黄三公子这种高调而持续的“热情”,很快就被嗅觉灵敏的小报和八卦记者捕捉到了。

“青帮三少情陷影坛新星宋楠烟!”

“黄元洪化身护花使者,片场驱赶狂蜂浪蝶!”

“宋楠烟新恋情曝光?神秘公子哥形影不离!”

各种耸人听闻、添油加醋的标题占据了娱乐版的头条。记者们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开始围追堵截宋楠烟。她居住的虹口小洋楼外、排练的剧院门口、甚至文教局附近,都时常埋伏着拿着相机的狗仔。闪光灯在猝不及防间亮起,尖锐的问题劈头盖脸:

“宋小姐,您和黄三公子是在交往吗?”

“有传言说您能拿到《春去秋来》的女主角,是黄家在背后运作,是真的吗?”

“黄三公子如此保护您,你们是否好事将近?”

这些无休止的骚扰和恶意揣测,严重干扰了宋楠烟的生活和新戏的排练。她精神紧绷,在舞台上频频出错,被导演严厉批评。巨大的压力和委屈让她心力交瘁。

一天晚上,宋楠烟红肿着眼睛回到虹口的小洋楼。一见到正在客厅插花的肖春红,压抑多日的情绪如同决堤的洪水,她扑进肖姨怀里,失声痛哭:“肖姨!我受不了了!那些人……那些报纸……还有那个黄元洪!他们像苍蝇一样围着我,说什么的都有!我排戏都排不下去了!我该怎么办啊?”

肖春红心疼地搂住颤抖的宋楠烟,轻轻拍着她的背,如同安抚受惊的小兽。她叹了口气,声音带着历经世事的沧桑与沉稳:“楠烟,你还是太年轻了。这上海滩,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看着是天堂,可底下藏着多少吃人的漩涡和污浊的泥潭?你只看到了舞台上的光鲜亮丽,却还没真正见识过这大都市里,尤其是这乱世里,最阴暗、最肮脏的一面。”

她扶着宋楠烟坐到沙发上,递过温热的毛巾,眼神锐利而冷静:“那些小报记者,不过是些闻着铜臭味的鬣狗。他们才不在乎真相,只在乎能吸引多少眼球,卖出去多少报纸。至于黄元洪……”肖婉云冷哼一声,“青帮少爷的把戏罢了。表面上殷勤备至,替你挡这挡那,实则是把你架在火上烤,让所有人都知道你和他有关系,让你离不开他的‘庇护’,最终达到他控制你的目的。这种软刀子,比明抢更毒!”

肖春红握住宋楠烟冰凉的手,语气坚定:“别怕,孩子。这种场面,肖姨见得多了。当年在天津,你姨夫刚升迁那会儿,眼红的人使的绊子、泼的脏水,比这狠十倍。对付这种下三滥的手段,讲道理没用,哭更没用。得让他们知道疼,知道怕!”

肖春红没有迟疑。她深知舆论的可怕,也深知在乱世中,什么才是真正有分量的东西。

第二天一早,肖婉云换上了一身庄重的深色旗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她拿起电话,首接拨通了周振亭留在上海的一位心腹王副官的电话。王副官是周振亭的绝对亲信,负责处理他在上海的一些不便公开的事务,也肩负着保护肖春红的责任。

电话里,肖春红言简意赅,语气冰冷:“王副官,楠烟被几份不入流的小报和几个苍蝇般的记者缠上了,编造些下作的绯闻,影响很坏。我需要你去‘拜会’一下这几家报馆的主编。告诉他们,如果再有任何关于宋楠烟小姐的不实报道见报,影响了我们周家人的清誉,干扰了战区后方稳定……那么,我不介意让宪兵队去他们报馆‘协助调查’一下纸张来源是否合规,或者请他们的记者先生们去‘聊聊’战时新闻管制的尺度问题。周将军在前线浴血,后方有人却在造他家人谣言,动摇军心,这罪名……他们掂量掂量是否担得起!”

肖春红的话语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杀伐之气。她没有首接威胁人身安全,但“宪兵队”、“协助调查”、“战时新闻管制”、“动摇军心”这几个词,足以让那些在租界庇护下习惯了捕风捉影的小报主编们胆寒。他们深知,在真正的枪杆子面前,所谓的“新闻自由”不堪一击,尤其是在战事吃紧的当下。

王副官心领神会,立刻行动。他带着两名穿着笔挺军装、面无表情的卫兵,亲自登门“拜访”了那几家闹得最凶的小报报馆。他们只将肖春红的话原封不动地转达,并留下在上海警备司令部拿到的协查令,整个过程低调而高效。

效果立竿见影。几乎一夜之间,所有关于宋楠烟和黄元洪的绯闻报道戛然而止。那些堵门的记者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报摊上再也看不到耸动的标题。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瞬间抹平了这场喧嚣的舆论风波。

两个月的风波与紧张排练终于过去。在肖春红用铁腕平息了绯闻之后,宋楠烟得以全身心投入到《春去秋来》的最后彩排中。她将所有的情绪——委屈、愤怒、挣扎、以及对角色命运的深刻共鸣——都化作了舞台上的力量。

上海最负盛名的皇后大剧院,今夜灯火辉煌,座无虚席。巨大的丝绒帷幕缓缓拉开,宋楠烟饰演的“沈秋涵”出现在舞台中央。她不再是那个被绯闻困扰的明星,而是那个在时代洪流和家族变迁中挣扎求存、坚韧不屈的民国闺秀。她的表演细腻深沉,台词字字珠玑,情感真挚,将角色的悲欢离合演绎得淋漓尽致,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谢幕时,掌声如雷,经久不息。鲜花和赞誉涌向宋楠烟。她站在舞台中央,沐浴在聚光灯和掌声中,眼中闪烁着泪光。这一刻,她靠自己的实力和艺术征服了观众,洗刷了之前的阴霾。

然而,在剧院二楼一个不起眼的包厢里,黄元洪独自坐着。他摇晃着手中的红酒杯,眼神幽深地看着舞台上光彩夺目的宋楠烟,嘴角勾起一抹玩味又势在必得的笑容。他送来的巨大花篮就摆在后台最显眼的位置,上面没有署名,只有一朵用纯金打造的、栩栩如生的玫瑰,在灯光下闪着冰冷而昂贵的光泽。

风波似乎平息了,舞台也赢得了成功。但宋楠烟知道,黄元洪这个麻烦,以及他所代表的那个深不可测的黑暗世界,并未真正远离。


    (http://jyshuba.com/book/HFFBDB-6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jyshuba.com
记忆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