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衣服姚金枝是不可能干的,就算是有原主的记忆,但这做衣服眼睛会了手也不一定会。
为了感谢婆婆的重视,苏大妮主动请缨,“娘,五弟的衣裳就让我来做吧”
一件是做,两件三件也是做。
姚金枝:“也好,你的手艺是家里最好的,小五还不赶紧谢谢大嫂”
沈修竹站起身,恭敬的行礼,“有劳大嫂”
这边沈家分东西高高兴兴,沈修年站在自家麦地里拔草,老是站起来往姚金枝家地里张望,
“奇怪了,怎么他们今天都不下地,一个个的都干啥去了”
不止他们,连村里其他人一整天都没看见这一家人,难免觉得奇怪,虽然农忙过去了,但是地里的活依然不少。
除草,抓虫,浇水,施肥,没有一天是能闲着的。
沈修年故作老成的叹息,“哎,要是爷奶知道了又会气的吃不下饭了”,
到底干啥去了,就算是休息也不可能一整天都不下地啊,瞧那麦子地里杂草又长出来了。
沈修梁刚用竹夹子夹走一只红色的虫子,眼睛如同激光扫射一般将每颗麦苗上下扫视一番,就怕漏了一只虫子,听见弟弟自言自语,漫不经心的提醒他,
“知道爷奶会生气,回家就什么都不要说,说不定三婶家有其他的事呢”
话虽如此,但他还是好奇,这一家子去哪了。
百思不得其解,摇摇头把脑子里的胡思乱想都摇出去,专心对付地里顽强的杂草。
杂草的生命力之顽强,是每个农人既佩服又痛恨的存在,要是庄稼有这么皮实就好了。
沈家几人分完了东西,三个妯娌欢欢喜喜的坐在一起开始裁衣裳,娘说了,明天沈修言要跟着她去城里购置肥肠摊子要用的物什。
说不得过几日就去城里开始卖肥肠了,总不能还穿那露肉的烂衣裳吧,就算是只能做件短上衣也行。
吴杏花这一下午脸上的笑意就没下来过,做针线格外细致,针脚细密比机器也差不了多少。
考虑到担扁担会磨破肩膀处的衣裳,特地将两个肩膀处多叠了两层布加厚耐磨。
新衣裳还没上身呢就有了两个大补丁。
就这就己经是十里八乡难得的好衣裳了,就是城里大多数人家身上也没有不穿补丁衣裳的。
不寒碜!
苏大妮打算先把沈修竹的衣裳裁出来,少年人长得快,衣袖,裤脚都要放好余量,等过不了几个月就该短了。
林招娣拿着八尺布为难极了,到底先给谁做衣裳呢。
做一大一小的全身衣裳布料不够用,给男人做,自己就没有了,比划来比划去实在是拿不定主意。
旁边两个妯娌衣服雏形都出来了,自己还是一整块布料呢 。
眼珠一转,孩子之前刚做了一条新裤子,沈修武干农活的穿新衣裳没用,还是先给自己做件新上衣,再给孩子做件小衣裳,还能余下一点布料存起来。
嗯,就这样做,安排的真好。
苏大妮和吴杏花互相给了个眼神,这个林招娣啥事都先想着自己,娘刚刚才说先给孩子做衣裳,转眼就抛之脑后了。
姚金枝对此一无所知,就算是知道了也不想管,东西己经给他们了,怎么用是他们的事,只要是不要太过分的行为她都不想干涉。
这时候正在和周公约会呢。
旁边屋子里沈修竹专心致志的抄书,距离还书的时间己经过去大半,进度有些落后。
幸好下午不用下地,赶几天就能赶上。
至于其他三个兄弟干啥去了呢?
沈修山心里只有地里的活,拿着锄头去了地里,沈修言拉着沈修武去山上砍竹子回来做竹筒碗。
为他今后的肥肠事业添砖加瓦。
“三哥,那个竹子太大了,不要”
两人在竹林里挑挑拣拣,在竹林深处瞧见好几颗大腿粗的竹子,沈修武往掌心吐了口唾沫正打算砍就被沈修言阻止。
沈修武不解,这竹子多好啊,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呢。
沈修言无奈自家三哥的脑子,掰开了揉碎了跟他讲,“竹筒大了,装的肥肠不就多了,会亏本的”
要找这种不大不小的,到时装的冒了尖,客人一看就觉得分量多,才会乐意买。
沈修武:“这么浅的竹筒,那中间那一截岂不是浪费了”
不会浪费的,他打算做成大中小三个规则的竹筒碗,没钱的买小份尝个味道,有钱的买大份过瘾。
这样一来目标客户群体首接扩大两倍。
不得不说沈修言确实有做生意的潜质,无奸不商。
......
“修山,咋这时候才下地”
“是啊,一整天没见着你们兄弟几个了,干什么去了”
沈修山虽然老师木讷但也知道财不露白,娘还特地叮嘱了不要到处去外边说家里有啥。
憨憨的回答,“家里有点事耽搁了”
沈修年可不比别人好糊弄,首接用胳膊夹住堂兄的脖子,“说,干啥去了,一个人影都不见”
凑近了鼻尖闻到若隐若无的胰子香气,登时瞪大眼睛,质问道,“修山哥,你身上咋这香”
沈修山抬手闻了闻,没闻到什么味道啊,“娘让把鸡棚腾个地方,嫌我们太臭了就让我们都洗了个澡”
沈修年假装嫌弃,“咦,还怪讲究呐,咱们每天在河里洗不是挺好的,还在家用胰子洗,败家”
胰子多贵啊!
“我干活去了”
不善言辞的他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应付活泼好奇心爆棚的堂弟,一心把自己埋在麦子地里。
沈修年跟沈修梁吐槽,“大堂哥这性子咋越来越木了”,明明小时候那么调皮。
......
夜幕临近,太阳刚刚藏到山脚下,只留一点余晖照亮大地。
姚金枝家大小十几口人齐聚在院子里望着廊下站着的沈修竹,只见他手上拿着一块木板,上面密密麻麻的字写满了字。
姚金枝眯着眼睛仔细一看,虽然是繁体字但还是能认出来原来是家里所有人的名字,第一次识字就是学自己的名字,倒是实用。
沈修竹看着一院子坐立难安,心不在焉的家人不禁眼角抽搐。
孩子上蹿下跳就是不坐着,三个嫂嫂手上都拿着针线眼都不抬,除了三哥沉浸在即将到来的生意中,其余两个哥哥的屁股下面像是长了钉子,扭来扭去。
(http://jyshuba.com/book/HFIDAF-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j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