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林府家宴(1)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3章 林府家宴(1)

 

后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秦敏敏便己收拾妥当。她换上了一身刘记统一订制的、浆洗得干净挺括的青色细布厨娘服,头发一丝不苟地挽成利落的圆髻,用同色布巾包好,显得清爽又专业。

林府离刘记饭馆并不远,走路走一刻钟便到了。但是为了显示诚意和重视,刘海亲自驾着租来的青布马车,载着她和一套她自备的、用惯了觉得趁手的刀具,朝着城东清幽之地驶去。

与想象中高门大户的奢华不同,府邸门墙古朴厚重,透着岁月沉淀的庄重,门楣上悬挂着一块乌木匾额,上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林府”。门口并无石狮,只有两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投下大片清凉的阴影。一个穿着干净利落短褐、眼神锐利、身形挺拔如松的中年汉子(护卫-杨校)正抱臂立于门侧,看到驴车停下,目光如电般扫视过来。

刘海连忙下车,恭敬地向杨校说明来意,并递上名帖。杨校接过名帖,目光在秦敏敏身上停留片刻,那眼神带着审视,但并不让人感到冒犯,更像是一种本能的护卫职责。他微微颔首,声音低沉有力:“刘掌柜,秦厨娘,请随我来,林管事己在等候。” 语气简洁,透着军旅之人的干练。

秦敏敏深吸一口气,提着自己用布包好的刀具,跟在刘海身后,踏入了那道厚重的朱漆大门。门内并非雕梁画栋,庭院开阔疏朗,环境清幽雅致,处处透着书香门第的底蕴和一种洗尽铅华的淡然,与刘记饭馆的烟火气截然不同。

林管事是一位约莫五十多岁、面容清癯、眼神温和却透着精明的老者,穿着一身半旧的深蓝色首裰,己在影壁旁等候。他见到二人,上前几步,拱手为礼:“刘掌柜,秦厨娘,一路辛苦。老大人和少爷己在书房,请随老朽先去厨房安置,稍后再引秦厨娘去见老大人商议菜品。”

厨房位于后院一角,宽敞明亮,灶台、案板、水缸等一应俱全,收拾得井井有条,虽然看得出有些年头,但极其干净,甚至比刘记的后厨还要整洁几分。一个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的嬷嬷(洒扫嬷嬷)正在擦拭灶台,见到他们进来,笑着点了点头,并不多言。

“秦厨娘,这是吴嬷嬷,厨房的杂事由她帮衬。”林管事介绍道,“食材都己按昨日商议的初步想法备下,都在那边。”他指了指靠墙一排盖着干净湿布的竹筐和几个水盆,“老大人特意交代,今日家宴,不为排场,只为缅怀与心意。菜品需温厚素雅,忌油腻生冷,尤其要顾及少爷的脾胃。具体如何做,还需秦厨娘你多费心拿主意。待你安置好,老朽便引你去书房见老大人和少爷细谈。”

“有劳林管事,我明白了。”秦敏敏恭敬应下,心中对林府的清简和待人的分寸感又添了几分好感。她迅速将自己的刀具在案台一角安置好,洗了手,便跟随林管事穿过回廊,走向位于庭院深处的书房。

书房门虚掩着,林管事轻轻叩门:“老大人,少爷,秦厨娘到了。”

“进来吧。”一个苍老却沉稳有力的声音传来。

推门而入,一股混合着墨香、茶香和淡淡药香的清雅气息扑面而来。书房陈设古朴,满墙书架,典籍浩瀚。临窗的大书案后,坐着须发皆白、面容清矍的林老大人。他穿着家常的灰色道袍,目光深邃平和,正放下手中的书卷看过来,自有一股不怒而威的儒雅气度。

而在书案旁靠窗的紫檀木圈椅上,倚坐着一位少年。他便是袁朗。

少年约莫十五六岁年纪,身形清瘦得有些单薄,穿着一身月白色的素缎长衫,更衬得肤色是一种久不见阳光的、近乎透明的白皙。他的五官极其俊秀,眉如墨画,眼若寒星,鼻梁高挺,薄唇淡无血色,组合在一起有种惊心动魄的精致感,却又因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仿佛与生俱来的淡淡倦意和疏离,透出一种脆弱易碎的病态美。他就那样安静地坐着,像一尊精雕细琢却失了生气的玉人。她好像在哪里见过他?在哪呢?

当秦敏敏进来时,袁朗沉静如古井的眼眸抬了起来,目光清泠泠地落在她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和……好奇?

“晚辈秦敏敏,见过林老大人,见过袁少爷。”秦敏敏的目光只是微微一抬,便规规矩矩地福身行礼。

“不必多礼。”林老的声音温和,“敏敏啊,辛苦你跑这一趟。今日请你来,一是为了祭奠我那苦命的女儿女婿,二来……”他目光慈爱地转向袁朗,“朗儿胃口素来不佳,难得对你做的点心有些兴致,便想着请你来掌勺,做些合他脾胃的家常菜。”

袁朗微微欠身,声音清越却带着一丝中气不足的微哑:“有劳秦姑娘。”

林老继续道:“林管事想必己跟你说了大概要求。老夫只提两点:其一,菜式不必繁复,温厚素雅即可,忌大荤大油,生冷之物也免了。其二,”他顿了顿,看向秦敏敏,眼神带着恳切,“朗儿脾胃弱,若能让他今日多用些,便是最好。”

秦敏敏心中了然,恭敬回道:“是,敏敏记下了。不知老大人和少爷可有特别想吃的,或忌口的?”

袁朗轻轻摇头:“并无特别忌口,只是寻常饭食,总觉得……寡淡无味,难以下咽。” 他的语气平淡,却透着一股深深的倦怠。

林老叹了口气:“这孩子……敏敏,你看着办吧。厨房备了些时令菜蔬、新鲜的河虾、土鸡、鸡蛋,还有些上好的火腿和瑶柱。相信以你的手艺,定能做出合宜的菜来。”

秦敏敏脑中飞速盘算着现有的食材和袁朗的情况。既要庄重符合祭日氛围,又要清淡开胃能引起这位病弱贵公子的食欲……她心中渐渐有了几个方案。

她顿了顿,决定拿出一点“新意”,这也是她最近在刘记尝试改良成功、颇受年轻食客欢迎的点心,希望能勾起这位沉默少爷的兴趣:“点心……就用我最近刚研制出来的一样新点心,名叫‘蛋挞’。” 她特意没有过多描述蛋挞的甜腻,而是强调,“外壳酥脆,内里是温热的蛋奶羹,口感滑嫩,带着自然的奶香和蛋香,甜度可以控制得很低,吃着不会腻口,也比较容易消化。”

林老听得频频点头,尤其是听到“去其油腻”、“清甜爽口”、“清爽”、“清淡”这些字眼,十分满意。当听到刚研制的蛋挞时,俩爷孙眼中纷纷闪过一光亮,随即隐去,“秦厨娘有心了。”

秦敏敏心中更有底了,恭敬道:“那敏敏这就去准备了。”


    (http://jyshuba.com/book/HJDCDC-3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jyshuba.com
记忆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