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距离袁朗参加乡试的日子,只剩下短短半月。
秦敏敏穿来的这个朝代叫大梁朝。大梁朝的科举之路,如同攀登一座险峻的高峰,共分三级:
乡试: 每三年一次,于秋季八月在各省省城举行,故又称“秋闱”。这是科举的起点,由朝廷派正、副主考官主持。考生需为本省生员(秀才,通过童试的学生)或国子监监生。考试分三场,每场考三日,共九日,内容涵盖经义、策论、诗赋等,是对考生学识、毅力、体力的全方位考验。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举人才有资格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并具备做官的初步资格。
会试: 乡试次年春季(二月或三月)在京城礼部举行,故称“春闱”。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官。各省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 会试发榜后不久,由皇帝亲自主持在皇宫大殿内举行。贡士们参加,只考策问一场。殿试只排名次,不再黜落。由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所有殿试上榜者统称“进士”。进士功名,才真正是踏入仕途、光宗耀祖的金字招牌。
林老作为临州县有史以来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殿试中高中榜眼(一甲第二名)的人物,其学识声望在临州乃至整个江南都是泰山北斗般的存在。当年他启蒙就读的那个小小私塾,也因此名声大噪,无数士子慕名而来,如今早己发展成为临州规模最大、师资最优、学子最多的州学,堪称临州文脉所系。林老虽己致仕,但仍是临州乃至江南士林心中仰望的星辰。
随着秋闱临近,林老对袁朗的教导也愈发严苛。每日除了固定的晨练(这己成为爷孙俩雷打不动的习惯,林老的身形确实紧致了不少),其余时间几乎都泡在书房。书案上堆满了历年乡试的墨卷、时政策论汇编。林老亲自出题、讲解、批阅,要求袁朗引经据典、针砭时弊、字字珠玑。书房里常常只剩下翻动书页的沙沙声、林老低沉而有力的讲解声,以及袁朗凝神思索时笔尖划过纸张的细微声响。气氛严肃而紧张,袁朗清瘦的身形在书堆中更显单薄,但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专注和锐利。
就在这紧张备考的节骨眼上,林府却迎来了一位贵客——当朝户部尚书,吴瑜吴大人!
吴尚书奉旨南巡,督察江南漕运与税赋。公务船队行至临州码头停泊补给,吴尚书立刻想到了在此颐养天年的老友林祭酒。两人当年在京城同朝为官,虽职位不同,但因性情相投、学问相惜,私交甚笃。吴瑜更是对林老的学识和人品敬佩有加。
“许久未见林兄,正好路过,定要登门叨扰一杯清茶。”吴瑜对随行的几位心腹属官和护卫说道,理由冠冕堂皇。然而,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促使他迫不及待登岸的,除了老友情谊,还有那该死的、被林老书信勾起来的馋虫!
原来,林老自打有了秦敏敏这位“宝藏厨娘”,生活乐趣陡增。除了身体康健、外孙气色见好,最大的爱好就是写信向京城的几位老饕老友“显摆”!尤其对同好美食的吴瑜,书信往来更是频繁。信中不仅将秦敏敏做的“臭豆腐”(描述其闻之奇臭、食之异香、外酥里嫩的奇妙反差)、“蛋挞”(着重描绘其酥皮咔嚓作响、蛋奶馅滑嫩如脂、焦糖斑点如琥珀的精致)、“生辰糕”(融合奶冻、蛋糕、鲜果的独特构思)等描绘得活色生香,令人垂涎三尺,更可气的是,这位前榜眼大人,竟还凭着不错的画技,在信笺空白处,用寥寥数笔勾勒出这些新奇吃食的大致模样!虽不十分精细,但那神韵和感十足!
吴瑜每次收到信,都是又爱又恨。爱的是老友分享的这份生活意趣和那些闻所未闻的美食;恨的是只能看画充饥,想象那滋味,抓心挠肝!尤其是那“臭豆腐”,画上旁边还标注“闻之退避三舍,食之三月不忘”,更是勾得吴瑜心痒难耐,恨不得立刻飞到临州亲尝一番。
因此,当船队靠岸临州,吴瑜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决定登门拜访。他此前也在信中提此事,说他因公事恰好也要路过临州。当然,堂堂尚书大人,岂能说是为了口腹之欲而来?那也太失体统了!
于是,吴瑜整理好官袍,一脸肃然,带着几位同样好奇又得力的属官和一队精悍护卫,浩浩荡荡(但也尽量低调)地来到了清幽的林府门前。
门房通报进去时,林老正和袁朗在书房讨论一篇策论。听闻吴瑜来访,林老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一种混合了惊喜和“果然如此”的了然笑意,他捋着胡须对袁朗道:“瞧瞧,馋虫勾来的。”
袁朗眼中也闪过一丝笑意。
林老亲自迎至大门。两位老友相见,自是欢喜,执手寒暄。
“林兄!一别经年,风采更胜往昔啊!”吴瑜打量着林老红润的面色和明显精悍了些的身形,由衷赞道,心中暗忖:看来那厨娘调理之功果然不凡!
“吴大人!哦不,私下还是称你子玉(吴瑜字)兄吧!什么风把你这位大忙人吹到我这陋居来了?”林老笑容满面,故意问道。
“奉旨南巡,途径宝地,岂能过门不入?特来探望老友,叙叙旧情。”吴瑜回答得义正辞严,眼神却不由自主地往府内飘,鼻翼也几不可察地微微翕动了一下,似乎在捕捉空气中可能存在的、某种奇异的香气?他随即又正色补充道:“林兄放心,纯粹是叙旧!绝非为了你信中那些个……咳,什么臭豆腐、蛋挞之类的奇巧吃食!公务在身,岂能耽于口腹之欲?” 这话说得,颇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连他身后的属官们都忍不住低下了头,肩膀可疑地耸动。
林老看着老友那副明明馋虫钻心却还要强装正经的模样,心中大乐,面上却不动声色,热情地引着吴瑜一行人往里走:“子玉兄说得是!公务要紧,叙旧要紧!那些吃食不过是府中下人随意捣鼓的小玩意儿,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快请进,厅堂叙话!”
一行人穿过庭院,走向花厅。吴瑜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雅致的庭院,耳朵却竖得老高,隐隐约约,似乎……好像……从某个方向(厨房?)飘来了一股极其霸道、难以形容的……混合着发酵气息的、有点“上头”的味道?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臭豆腐?!
吴尚书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他努力维持着严肃的表情,心里却有个声音在呐喊:来了!它来了!那股被林兄描述得神乎其神的“异香”!他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脚步似乎都放慢了些。
林老将吴瑜细微的表情变化尽收眼底,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弧度。鱼儿,上钩了。他扬声对跟在后面的林管事吩咐道:“林安啊,去告诉敏敏,今日有贵客,午膳……嗯,就按她平日准备的来,不必特意张罗那些新奇玩意儿,尤其是那个味儿重的……吴大人是正经人,不好那些。” 他特意在“不必特意张罗”和“味儿重的”上加了重音。
林管事心领神会,恭敬应道:“是,老大人,小的这就去告诉敏敏姑娘,一切照旧。” 他特意强调了“一切照旧”。
吴瑜:“……” (内心:别照旧啊!林兄你故意的吧!)
属官们:“……” (努力憋笑中)
一场围绕着“不是来吃的”美食诱惑与反诱惑的无声较量,在林府悄然拉开了序幕。而厨房里,收到“一切照旧”指令的秦敏敏,看着灶台上刚刚炸好、正散发着浓郁“异香”的一盘金黄酥脆的臭豆腐,以及旁边准备好要烤制的蛋挞皮和蛋奶液,露出了一个了然又带着点小兴奋的笑容。看来,今天得把“照旧”发挥到极致才行。
(http://jyshuba.com/book/HJDCDC-4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j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