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啥?三胞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8章:啥?三胞胎?!

 

“特么的,都不想让我幸福是吧?”李子民恼了,在小酒馆有人搞偷袭,也是捅他后腰。

这个也是!

“给我跪!”

李子民一个闪身,躲过对方偷袭。

下一秒,

势大力沉的一腿朝着对方下盘扫去,然后黄西虎眼前天旋地转。在原地来了三百六十度旋转。

最后,狠狠砸在地上!

黄西虎摔得七荤八素,终于怕了。

他想逃,

这时,腿部传来剧痛。

他低头一看,双腿居然以一种诡异的角度扭曲着,齐刷刷断掉!

下一秒,

半条街响彻着男人的惨嚎!

剩下两个小弟吓得脸如土色,撒腿想跑。谁料,刚才挨了一巴掌的年轻人扑倒了一个。

他憋了一肚子火。

全家人等着他买粮下锅,因为那群地痞无赖他很有可能抢不到低价粮。

有了李子民带头,

这几天,被这伙人欺负惨的老百姓里立马冲出来几个。随着一个两个动手,立马引发了群殴。

“我错啦,别打啦!”

混混们惹了众怒,墙倒众人推,立马被无数拳头,脚丫子淹没。

李子民看着都疼。

“咦,那个二筒呢?”

“什么二筒,分明是英雄!英雄穿皮鞋,穿中山装一看就不差钱,就为了帮助我们老百姓!”

“警嚓来了,谁也不许出卖二筒!”

“瞧你说的,英雄带着面具也不知道是谁呀......”

......

小酒馆。

李子民照例走后门。

“李大哥!”

李子民看到梁拉娣在院子里练车,虽然骑得弯弯扭扭却能坚持不倒。

笑道:

“拉娣,你学得倒挺快。”

梁拉娣笑眯眯。

李大哥送来了一辆自行车,她跟着沾光。以后买菜,办事什么的方便多了。

“咦,慧真呢?”

梁拉娣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大清早的,慧珍姐就出门了。我问她,说是出去办事。”

李子民也没多想。

“现在粮食不好买,我给你们带了几袋白面。”

说着,

李子民带着梁拉娣去了门外。

“哇,这有两百斤了吧!”

梁拉娣眼前一亮。

李子民掏出一根华子。

下一秒,梁拉娣划着火柴帮李子民点上了。

“拉娣,赶紧搬进去。你们敞开了吃,别舍不得。我别的不多,就经营粮食的朋友多。”

小酒馆人少。

李子民拿了两百斤,足够梁拉娣,徐慧真吃一段时间了。

另一边,

做完检查的徐慧真看到检验单。

傻眼了。

“医生,你在逗我玩吧?”

女医生遭到质疑,也不恼。

乐呵呵道:

“同志,我在妇产科做了十几年。接生的孩子没有一千,也有七八百个。我检查了三遍,不会错的!”

徐慧真盯着检验单发呆。

女医生冲一旁的几个同事招了招手,笑道:“快瞅瞅,这姑娘怀了三胞胎,三胞胎啊!”

“哎呀,我们医院好久没有三胞胎了!”

“姑娘,恭喜啊!三胞胎多好啊,一次到位,省得遭两次罪!咦,你丈夫没来吗?”

“他出...”

徐慧真想说出车祸死了。

可一想三个娃的亲爹是李子民,忙改口:“孩子爸要工作,没时间。”

“医生,真怀了三个吗?”

“千真万确,就是三个!”

慢慢地,徐慧真脸上的震惊化为了喜色。

原本,

徐慧真遗憾这辈子只能生一次。

这下好了。

她一次能生三个孩子!

从医院出来,

徐慧真脸上的笑容没有停下。

回到小酒馆,正巧和要离开的李子民撞了个正着。

“哥!”

徐慧真欢欣雀跃。

拉着李子民的手去了房间。半道上,撞到了梁拉娣。梁拉娣一看二人架势,笑眯眯道:

“姐,我去朝阳菜市场买菜!”

说着,

捂着嘴,偷着笑地跑了。

“这丫头,真是越来越皮了。”

日后,

“啥?怀了三个?”

李子民一脸惊讶。

“慧真,你也太厉害了吧!”

徐慧真眨了眨眼。

“我可没有那本事。要说厉害,那也是你厉害。”

李子民一想,挺有道理。

这不,

贺永强,蔡全无那也是一次一个。他倒好,一次来了三个,不知道会不会是三闺女。

凑个“真理平天”?

“李大哥,你是喜欢儿子,还是女儿?”

李子民想了想。

“只要是我的,都喜欢。”

徐慧真乐了,没好气道:“我的清白给了你,难道是别人的孩子吗?嘻嘻,我喜欢儿子,最好生三个儿子!”

“三个儿子呀。”

李子民摸了摸鼻子,这个恐怕有些难。

生儿子,要看陈雪茹。

徐慧真,好像只有生女儿的命。

李子民陪徐慧真聊了一阵,然后去了街道。

“李子民,你再核对一下这些账目。”

瞧见李主任表情严肃,李子民问道:“李主任, 是不是要动手呢?”

李主任点头。

“上头该准备的预案,己经准备好了。原本以为那些人会收敛一点,谁料越来越放肆。”

“必须拿下!!”

三日后。

针对违法违规的劣迹私营商贩,上头采取逮捕行动。

还出台政策。

私营粮商一律不准私自经营粮食。

在国家严格监督,管理下由国家粮食部门委托代理销售粮食。一律不得自购原料,自销成品。

同时,

对产粮地的源头,农村。

也实施了统购统销。粮食只能卖给国营粮店,除了自留口粮,种子粮,饲料粮以外统统出售。

紧随其后,

便是粮食计划供应了,俗称吃定量。

李子民虽然病退,但保留了轧钢厂工人身份。每月有三十六斤定量,其中白面供应十八斤。

剩下的,要搭配粗粮吃。

这场变革,对李子民最大的影响是不能在家敞开了吃。桌上,也要摆两个窝头充当演员。

馋的时候,

就带陈雪茹,秦京茹下地窖吃~

......

“李子民,一块买粮食。”

门外,大妈们都在。

“今天粮店来粮食了,赶紧去排队。”

李子民推上自行车出了门。

陈雪茹上班,秦京茹上学。这个家,没有他真玩不转。

“贾张氏,你咋来啦?”

“东旭上班,淮茹挺着大肚子,只能我去啊。”

贾张氏一脸乐呵:“我跟你们说,淮茹喜欢吃酸的,咱贾家一准添个大胖小子!”

大妈们撇了撇嘴。

又没人问贾张氏这个,当谁生不出儿子一样。


    (http://jyshuba.com/book/IAE0II-3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jyshuba.com
记忆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