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的余韵渐渐散去,新年的喜庆也慢慢融入了日常的柴米油盐之中。
日子如同檐下融化的积雪,悄无声息地流淌,转眼间,便到了万众瞩目的春闱放榜日。
这一日,整个京都都仿佛被一种无形的紧张气氛所笼罩。
贡院门外,更是从凌晨起便己是人山人海,黑压压的人头攒动,无数翘首以盼的学子和他们的家眷将那朱红色的高墙围得水泄不通。
而在城南那座安静的小院里,气氛却与贡院外的喧闹截然不同,带着一种几乎凝固的沉重与期待。
姜云晚坐立不安,她一会儿走到院门口,伸长了脖子往巷子口张望,希望能第一时间看到报喜的队伍;一会儿又踱回屋里,拿起茶杯想喝口水,却发现手心全是汗,连茶杯都有些握不稳。
“怎么还没消息啊,这都什么时辰了……”她嘴里小声嘀咕着,时不时地瞟向书案后的沈砚清。
沈砚清则坐在书案前,手中依旧捧着一卷书,姿态从容,仿佛外界的喧嚣与他无关。
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书页己经许久没有翻动一页了。
他听着姜云晚焦躁的脚步声和时不时的叹息声,心中既有些好笑,又有些感动。
为了这场考试,她比他自己还要上心。
就在姜云晚第N次走到院门口,伸长了脖子,几乎要变成一只望夫石时,一阵急促而响亮的锣鼓声和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小巷的宁静。
“报——!喜报——!”
那声音洪亮而充满喜气,仿佛一道穿云裂石的号角,瞬间穿透了层层空气,清晰地传进了小院里。
姜云晚的心“咯噔”一下,几乎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
她下意识地回头,正对上沈砚清霍然抬起的双眸。
那双平日里温润如古井深潭的眸子,此刻也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声音而泛起了剧烈的涟漪,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
“是……是咱们家?”姜云晚的声音都有些发颤,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锣鼓声越来越近,马蹄声也越来越清晰。
紧接着,便见几名身着崭新官服的礼部差役,簇拥着一名手持大红捷报的官员,一路敲锣打鼓,喜气洋洋地首奔他们的小院而来!
“哎哟!快看!是报喜的官差!”
“这是往沈家去的吧?沈相公莫不是高中了?”
周围的邻居们听到这般大的动静,也纷纷从自家院里探出头来,一时间,小小的院落外围满了看热闹的人,议论声、羡慕声此起彼伏。
为首的那名报喜官差在院门口勒住马,利落地翻身下马,满脸堆笑,中气十足地高声唱道:“报——!贵府老爷沈砚清,高中德玄十二年会试榜首,会元!恭喜沈会元!贺喜沈会元!”
“会元!”
“榜首会元!”
姜云晚只觉得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她甚至忘了该有什么反应,只是傻傻地站在原地,一会儿看看那名笑容满面的报喜官差,一会儿又看看身旁同样有些怔忡的沈砚清。
沈砚清的身体微微晃了晃,若不是及时扶住了身旁的门框,几乎要站立不稳。
他深吸一口气,再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胸腔里那颗几乎要炸开的心脏。
那张向来清俊淡然的脸上,终于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激动与喜悦,眼眶也控制不住地微微泛红,氤氲起一层薄薄的水汽。
“哎呀!恭喜恭喜!沈相公真是了不得啊!竟然是会元!”
“咱们这巷子里可真是出了大人物了!以后咱们可都要沾光了!”
邻居们的道贺声此起彼伏,将姜云晚从巨大的惊喜中拉回了现实。
她猛地想起,官差上门报喜,是要给赏钱的!这可是天大的体面事,赏钱自然不能小气了!
她连忙转身,几乎是小跑着进了屋,从床底下拖出自己藏钱的小匣子。
里面约莫一千两银子。
找出了一张五十两的银票,用一张红纸仔细包好,这才快步走了出去。
“多谢官爷报喜!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还请几位官爷喝杯茶!”姜云晚双手将红纸包递给那为首的报喜官差,脸上的笑容比春日里的桃花还要灿烂。
那官差接过赏银,脸上的笑容顿时更加真诚灿烂了:“沈夫人客气了!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我等还要赶着去下一家报喜,就不多叨扰了!再次恭喜沈会元高中!”
官差们得了丰厚的赏钱,又是一阵敲锣打鼓,喜气洋洋地离去,留下满院的欢腾和邻里们此起彼伏的道贺声。
姜云晚一面拱手回礼,一面扬声道:“多谢各位街坊邻居的吉言!多谢多谢!今日大喜,改日一定请大家吃酒!”
好不容易,在姜云晚连声说着“改日请酒”的承诺下,众人才依依不舍地渐渐散去,但院门口依旧聚着些不愿离开的人,伸长了脖子往里瞧,仿佛多看一眼未来的官老爷,就能沾上几分贵气似的。
(http://jyshuba.com/book/BJDCCI-9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j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