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晨,
左路军至,
长安正式陷入四面楚歌之境地。
李傕、郭汜、张济三将闻听军士报告后,皆陷入沉默。
虽然是和董璜定好了的计策,四将在长安城牵制吕布、典韦,
而董旻、董璜带领所属的五万西凉精锐奇袭洛阳。
但仍然心中七上八下,
尤其现在樊稠竟然被张辽斩于潼关,更感忧虑万分。
“来的好快。”
李傕眉头紧锁,率先打破沉默:
“樊稠将军英雄一生,居然死于潼关,
本想利用潼关和武关地势之险,多牵制朝廷大军几日,好为董旻、董璜赢得奇袭洛阳的时间,
怎奈潼关方才短短数日便失,张济将军避免被前后夹击主动放弃了武关,回防长安,
虽说与董璜早有定计,可如今我们在这长安被四面包围,实难心安。”
郭汜冷哼一声:
“哼!那樊稠也是无能之辈,不过他这一死,吕布军中气势怕是更盛。
当时也未曾想到,连马腾和韩遂也搅和进来,围我西门和北门,
我们这牵制之策,到底是对是错?
万一董氏一族奇袭洛阳不成,咱们可就真成了瓮中之鳖。”
张济无奈地叹了口气: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只是这吕布、典韦勇不可当,咱们的军士已有些畏惧。
若董家兄弟不能速取洛阳,恐长安城有变。”
李傕站起身来,来回踱步:
“我就怕这是个圈套,董璜那小子到底靠不靠谱?
我们在这苦苦支撑,他若在洛阳失利,咱们可就全完了。”
郭汜瞥了他一眼:
“现在怀疑又有何用?只能盼着他们顺利。
咱得想法子稳住城中军心,不然还没等敌军攻城,自已就先乱了阵脚。”
张济点头称是:
“不错,当务之急是鼓舞士气。
我带领心腹负责城门,以防有人擅开城门,把敌军放进城来。
李傕停住脚步,道:
“张将军所言极是,那就有劳张将军了,城门万不能有有失。
我和郭将军负责城墙,以防敌军不日攻城。”
李傕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又道:
“传令下去,就说董家兄弟已在洛阳大破敌军,不日将回援长安,有敢乱军心者,斩!
先把这几日熬过,再看局势变化。”
郭汜皱眉道:“眼下,也只有如此了,
只是这谎言能撑几时?一旦被识破,后果不堪设想。”
李傕苦笑道:
“总好过现在就军心溃散,走一步算一步吧。
但愿董璜能带来好消息,否则,你我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城外,
东路军刚到,
吕布、陈宫、马腾、韩遂便急匆匆来到东路军的营帐,众人面色凝重却又透着一丝决然。
吕布率先开口,声音洪亮:
“如今这长安已被围得如铁桶一般,只是那李傕、郭汜、张济恐也不会坐以待毙,
太上皇宅心仁厚,关心军士,特意下旨,能劝服不可斩杀,能智取不可强攻,诸君可有良策?”
荀攸手抚长须,微微一笑:
“吕将军莫急。
既然太上皇有旨,我们便不可妄为。”
吕布无奈,看向贾诩:
“文和,你前往武关,劝降张济,必是落空,现在张济已然进入长安城中。”
贾诩微微一笑,道:
“温侯,稍安勿躁。
太上皇既委派我为使臣,担劝降之责,
待我明日阵前与三将搭话。
如若三将依然顽固,我们在从长计议。
到时候,任凭诸将强攻或智破,也是三将命该如此。”
荀攸手捋长须,微微眯着眼睛道:
“我倒有一计,或可助文和一臂之力。”
众人闻听,皆来了兴趣,
“敢问先生有何良策。”
荀攸微微一笑,道:
“文和明日不必着急和三将搭话,托他三日。
我们大军压境,现在加上马腾将军和韩遂将军的人马,近九万,
却围而不攻,
三将心智必乱。
我们只需如此……”
荀攸故意压低声音,众人皆倾耳细听,
“可令士兵在城下佯装挖掘地道,多置锣鼓,日夜敲打,佯装挖掘之声不绝于耳,城中守军听闻,必然心慌,不知地道将通向何处,日夜防备之下,疲态尽显。
我观那城中粮草虽可支撑一时,但水源却依赖城外河水引入。
可差遣善泳之士,悄悄截断城中水源,再于城外大张旗鼓地搬运水桶,佯装城内水源已被我掌控,如此一来,城中守军无水可用,军心必乱。
待到城中军心不稳,三将感内忧外患之时,
文和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救三将于水火之中,岂不是事半功倍。”
陈宫点头称是,接着说道:
“如果三将仍然固执,便可派出细作,在城中散布谣言,言说李傕这厮,人前背后不一,
已暗通联军,欲将郭汜、张济二将以及城中将士献出,以保自身性命。
此谣言一起,他们内部必生嫌隙,届时我军再攻城,可事半功倍。”
马腾、韩遂皆抚掌大笑:
“妙啊!此计足可扰乱敌军心神。
这长安城高池深,若要强攻,怕是损失惨重。
这样一来,可大大减少将士们的伤亡。”
吕布听后,咧嘴笑道:
“哈哈,诸公果然妙计。
环环相扣,必令长安城中军心不稳。”
众人闻听,皆表赞同。
周瑜默默点头,军师不愧为是军师啊,简直太妙了,看来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不少呢!
贾诩点头道:
“这样一来倒是稳妥。
只怕......”
众人闻听,问道:
“不知先生还有何忧虑之处,何不明言?”
贾诩看了看荀攸,道:
“此事,本只有我和公达知晓,恐军心不稳,还望诸将,闻听后保密。”
吕布、陈宫、典韦、马腾、韩遂等人闻听,俱是一惊,心道:
“究竟是什么事情,能让贾诩如此担忧。”
荀攸冲贾诩微微点头,
贾诩接着道:
“我在武关说劝张济时获悉,董卓在谋划迁都长安之前,秘密令董氏一族藏兵五万,在郿坞。
太上皇这次宣召讨伐李傕等四将不臣,就在我们分左右两路兵发长安的时候,
董璜与四将密谋,
令李傕、郭汜等四将在长安以其城高墙厚等优势,牵制我军,
董旻、董璜带着他们藏匿的那五万西凉军,绕道,昼伏夜行,去奇袭洛阳去了。
且在洛阳城中,还有他们的内线,想要里应外合,搭救董卓、李儒。”
众人俱惊。
“这....这.....可如何是好!
洛阳一丢,可就彻底完了,
我等的家眷,可俱在洛阳城。”
吕布顿时急的团团转。
其他诸将也窃窃私语,流露出焦急之色。
荀攸见状,镇定自若地说道:
“诸位切莫慌乱,那董旻、董璜虽有进攻洛阳之举,但是绕道,且为了隐蔽,采用昼伏夜行之策,大大减缓了行军速度。
即便是抵达了洛阳城下,但洛阳亦非轻易可破。
洛阳城防坚固,且有刘关张守城,兵马两万,
刘备暂且不言,单凭关张二人的勇猛应该也少有敌手吧。”
吕布缓缓的点点头,表示认同关羽、张飞的武艺。
贾诩见诸将情绪稍有缓和,道:
“公达所言有理。
在武关时,我便安排旗牌官带着亲笔书信,骑快马日夜兼程赶回洛阳报信,
定能在董旻、董璜大军到达之前,赶回洛阳,
即时通知太上皇。
洛阳现在已非昔日可比,现在除了城高墙厚的城防硬件外,经过太上皇的改革施政以来,无论百姓还是士兵,精气神十足,这可是打胜仗的先决条件。
相信太上皇得到消息后,便会积极布防,上下齐心,董卓的西凉军想要破城,谈何容易。
再者说,太上皇的那几个贴身侍卫和他们所持有的那些神秘兵器,我们之中很多人可是见识过其威力的吧。”
吕布闻听贾诩之言,信心倍增,与一开始的热锅蚂蚁般焦急之态,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旋转。
“文和所言不错,不仅太上皇的那几个贴身卫士厉害,无论男女,而且太上皇可也是深藏不露,
在峡谷之中,提出和我比试,我是自愧不如啊。
他们所使用的兵器,更是匪夷所思,那巨型蜻蜓,马将军也是见识过的。”
“不错。”
马腾迎合道。
贾诩接着道:
“我之所以担忧,是因为,虽然以我们的分析认为,洛阳必无问题。
但是,避免夜长梦多,还是越快拿下长安越好。”
吕布现在倒是不着急了,道:
“既然洛阳无忧,那么长安也就不妨多给他三天的时间,
文和不要忘了,出征前,太上皇特意嘱咐大家,避免大肆杀戮,更彦避免祸及百姓,
如果李等四将,有悔改之意,还是以诱导劝降为上策。”
众人闻听皆点头称是。
次日晨,阳光洒在长安城巍峨的城墙上,却无法驱散城内弥漫的紧张与压抑。
李傕、郭汜、张济三将站在城头,望着城外如林的旌旗,面色凝重。
“这吕布等人围而不攻,到底是何居心?”
李傕喃喃自语,眉头紧锁。
他深知,这种平静背后往往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让人不安。
郭汜则冷哼一声:
“管他什么居心,咱们兵精粮足,城墙又高大坚固,怕他作甚!
只要坚守不出,谅他们也无可奈何。
不攻,正好,
这样,倒是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
只要董璜率领的五万精兵,攻破洛阳,有他们哭的时候。
或许,这吕布他们也就是出来应付差事而已,
会不会他们也并非真心投靠刘宏,同样也是形势所迫而已?”
李傕看了一眼郭汜,略有所思,道:
“话虽如此,但也不得不防啊。
毕竟,对方的举动太过反常,让人不得不心生警惕。”
张济则假装谨慎道:
“我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他们或许在谋划着什么诡计,我们得小心应对。”
他转头看向李傕,
“李将军,你之前传令说董家人马已在洛阳大破敌军,不日将回援长安。
这谎言虽能暂时稳住军心,但也不是长久之计。
若士兵们发现真相,后果恐不堪设想。”
李傕无奈地叹了口气:
“我又何尝不知。
先熬过这几日,看看情况再说吧。”
李傕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暗自祈祷,董旻、董璜能顺利拿下洛阳,否则,他们真的将陷入绝境。
与此同时,城外的联军营地一片忙碌。
荀攸的计策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着。
士兵们在城下佯装挖掘地道,锣鼓声震耳欲聋,那不绝于耳的敲打声仿佛是死神的倒计时,让城中守军心烦意乱。
“这地道到底会挖到哪里?
会不会突然出现在我们脚下?”
一名守军士兵满脸惊恐地对同伴说道。
“谁知道呢!这吕布等人太狡猾了,我们得时刻提防着。”
同伴同样忧心忡忡。
就在这时,闻听有人大喊:
“不好了,城中的水源被截断了.....”
“水没了,这可怎么办?”
缺水这可是要命的事儿,一天、两天过去了。
守军士兵们也因为缺水而士气低落,嘴唇干裂的他们开始抱怨起来:
“这仗还怎么打?没水喝,我们连刀都拿不稳了。”
百姓们也在家中唉声叹气,恐慌的情绪逐渐蔓延。
李傕、郭汜见状,心急如焚。
他们一方面组织士兵打井,或寻找新的水源,
另一方面努力安抚军心。
“大家莫慌!我们定会想办法解决水源问题。
这只是联军的诡计,他们想扰乱我们的军心,我们不能让他们得逞!”
李傕在城中大声呼喊,但回应他的只有士兵们疲惫而又迷茫的眼神。
长安虽然虽然属于西北地区,却向来不缺水。
故有“八水绕长安”之说,
渭河、泾河、沣河、滈河、涝河、潏河、浐河、灞河,为长安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滋养着这片土地。
突然有人喊,“太好了,出水了!”
众人闻声赶来,
打井这招还真的好使,居然破了荀攸的断水乱军心之计。
而在联军营地,贾诩时刻关注着城中的动静。
他认为,城中守军已经快到极限了,是时候尝试劝降了。
“明日我便去城下与他们搭话,希望能说服他们投降。”贾诩对诸将说道。
荀攸胸有成竹点头道:
“文和,一切就拜托你了。
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是最好。”
(http://jyshuba.com/book/C0F00A-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j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