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执棋破局,只手燃火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章 执棋破局,只手燃火

 

刘抚民的书信没有署名,但那刚正不阿、力透绢背的字体,熟悉刘抚民的人自可辨认!

他将这染血的白绢紧紧卷好,塞入蜡丸,再用火漆仔细密封。

如何送出?刘抚民府邸早就被赵府鹰犬围得水泄不通。

他想起了一个人:御膳房采买处一个极不起眼的老太监王顺!

此人曾是刘家远亲的故旧,为人老实木讷,但早年受过刘抚民的一丝恩惠,且因常常出宫采买,与宫外尚有联系。

昨日送来的膳食食盒提手处那极不显眼的油污标记,是他们之间唯一简陋的暗号——意指今夜值此职者可用。

是夜,寒风刺骨。

王顺如常推着满载空桶的板车从刘御史府邸后巷经过。

府邸高墙之内,一件不起眼的包裹借着夜色的掩护精准投出,正好落在王顺那个看似装了馊水的桶内!

王顺脚步没有任何不协调的地方,

木讷地推着车消失在黑暗之中。

在御膳房完成交接之后,他又借着运送厨余垃圾出宫的机会,将蜡丸混入其中,最终辗转交到了一个在宫外开豆腐坊的、同样老实巴交却极其重义的远方侄子手中。

侄子深知此物非同小可,连夜乔装扮成贩夫,避开关卡,踏上南下荆州的亡命之途!

当荆州的谢宏颤抖着捏碎那颗带着逃亡者体温和几乎凝成紫黑色的蜡丸,展开那卷浸透鲜血的书信时,他只觉得眼前一黑,几乎瘫倒在冰冷的青砖地上!

字字如刀,句句似血!

景帝驾崩日期,万俟北戈的精锐兵马怎么进的京城、赵氏兄妹与南宫易的三巨头共谋结构......

所有模糊的疑云,瞬间被这血书照得亮如白昼,更显狰狞!

“天......天要亡我大永朝吗?!”谢宏声音嘶哑,带着哭腔和绝望。

他几乎看到荆州诸郡在锐卒禁军攻伐下化为齑粉的景象。

“明公!”

郭怀真此刻的声音如同洪钟,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锐利!

“血书在此,铁证如山!赵贼之恶,窑竹难书!其三位一体之谋划固然可怖,然其弱点亦在眼前!”

他一把拽过谢宏,几乎是指着血书上的字句怒吼道。

“其一,此贼根基己露其虚!粮道!京畿百万军民及十数万虎狼之师,日耗何止万石?所赖者,唯江淮漕运命脉!昔日如血脉,今日便是其七寸!某请率精干水师,破袭永济、通济二地!焚其粮船,毁其仓库!绝其命脉!此乃其一!”

“内贼并非铁板!血书明言:其兵锋所向,非为戍卫,实为屠戮忠良、威慑群臣!京畿将士亦是我大永子弟,岂尽甘心为赵氏家奴?吾等檄文高举清君侧、诛外戚家奴大旗,必然能在其军阵中掀起波澜!此乃攻心之策!”

“此时不起兵,更待何时?赵贼三令刚下,意在分化、诱捕、封锁!若待公冶阳、洪伟涛诸公亦被诱骗入京锁拿,或各地方自缚手脚坐以待毙,则大劫临头,悔之晚矣!明公!我登必须立刻发出檄文,抢占大义名分!号召西方义师!”

郭怀真灼灼的目光死死盯住谢宏失魂落魄的眼睛:“明公!此非荆州一州之危局!此乃天下存亡之秋耳!与其坐以待毙,被赵贼分化屠戮,不如奋起一击,置之死地而后生!檄文属下己草就!只待大人印玺!”

谢宏如遭重击,脑海中闪过景帝时期的清正官员,景帝的内阁诸老,闪过血书上的泣血顿首,闪过万俟北戈骑兵践踏的恐怖幻想、闪过高居龙椅上的赵文渊那冰冷的脸......最终,那丝被恐惧压榨到极致的血性,和郭怀真那炽热如火炬的信念交融,他猛地站起来,声音因激动和恐惧而扭曲嘶哑:

“发!即刻发!我印玺拿去!郭怀真!河陵府库,钱粮兵马,尽数托付于汝!破其粮道,传檄天下!我......河陵......起兵!”

郭怀真那份早己酝酿多时、又结合了刘抚民血书最新铁证的《讨赵逆檄文》,如同燃烧的火凰,从荆州开始振翅高飞!传檄的快马信使、精通水性的信鸽死士,乃至混入商人队伍的秘密信差,几乎在同一日夜分路出发,扑向东升、庆云、南骥、始兴、淮滨......

檄文的内容字字泣血,句句诛心,首揭赵文渊秘不发丧、弑君欺天、矫诏立幼、擅权乱政、引狼入室等“十恶大罪”!更是将矛头首指其祸国核心:

“赵贼所恃者何?一曰深宫妖后,乃贼之亲妹,内制宫闱,隔绝圣听,助纣为虐;

二曰边镇莽夫,乃贼之亲婿,无诏引西凉虎狼五千入京,磨刀霍霍,欲屠戮忠臣良将,铲除异己;

赵贼居中,总揽枢机,甥舅翁婿勾连,内外军权一把抓!此非辅国,乃以家奴党羽凌驾于朝廷纲常、社稷神器之上!狼子野心,旷古罕见!天下忠义之士,岂能容此家奴族党窃据神器?!”

檄文最后,血泪控诉与铁血号召:

“......国难当头,生死悬于一线!凡我大永血性军民,必当同仇敌忾!清君侧,诛国贼!扫清妖氛!凡有识之诸侯,拥兵之统帅,当速发义兵,星夜进京勤王!首重当破其运河粮道,断贼刍粮!凡阻我义师者,皆赵逆之爪牙,当为天下共击之!檄文所至,望风影从!大永存续,在此一举!”

后世人对其认可有三绝:

洞烛机先,谋定乾坤之智绝;力挽狂澜,勇决首义之胆绝;总揽枢机,精神砥柱之识绝。

《新永史·郭怀真传》结语云:“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怀真公以谋为斧,以胆为薪,以识为炬,只手引燃燎原火,终使倾厦复安!其智、其勇、其识,诚乃国士无双,光照永祚!”

后世史官评其见识:“郭公之谋,非止于兵戈。其檄文如投枪,首刺贼心;其号召如洪钟,唤醒忠义。识人心,明大势,总揽全局,此乃宰辅之才也!”

后世赞曰:“当是时也,天下噤若寒蝉!唯郭公振臂于河陵,如暗夜举火!非大智大勇、舍我其谁之气概,焉能在此绝境中,以区区一州之力,率先向庞然巨物亮剑?此胆魄,光照汗青!”

《咏血诏事》中有一句诗曰:“裂帛昭彰逆鳞名。


    (http://jyshuba.com/book/HDIJHC-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jyshuba.com
记忆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