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作案时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8章:作案时间

 

“多谢主子。”

谢纾杏眸一亮,口中道着谢,伸手一掀车帘,跳下马车。

她刚站稳,车夫便一甩马鞭,马车呼啸而去。

晨雾似轻烟弥散,她钻进巷子,快走几步,前面一个窈窕的身影被雾笼着,独自立在巷中。

听见脚步声,那女子转头望来。

约莫二十六七的年纪,一张短方脸,轮廓线条清晰,骨相立体,细长的杏核眼,细长的眉,气场成熟大气。

待谢纾走近,她微笑着行礼,“奴家闰娘,见过离姑娘。”

这笑,让她增添了几分温婉娇俏。

谢纾微怔。

闰娘?

天香楼的老鸨,叶知归的情报主管。

将她派来陪她查案,是不是有些杀鸡用牛刀了?

闰娘像是看出谢纾的疑惑,笑盈盈地解释,“这皇城之中的人,景,物,闰娘都颇为熟悉,离姑娘若有何疑问,闰娘可为之解惑。”

谢纾恍然,原来如此。

青楼老鸨往往见多识广,且由她领着自己在外行走,也不会令人起疑。

毕竟青楼中的小厮,生得唇红齿白都是常态。

“那便有劳闰娘了。”谢纾拱手。

“听闻姑娘性格大变,我原还不信。”闰娘眼神在谢纾身上一转,笑道,“此时一见,果然是完全不同了。”

她抬步往巷子深处走,“自从你指认潘震为凶手后,潘家的布料铺子便关了门,店中绣娘一时无处可去,在家闲着。”

“住这留春巷的绣娘王氏,便是为潘震作证,说他是在酉时才离开铺子的人。”

谢纾听得茫然,她那天从邓家回府路上就毒发陷入昏迷,昨天刚醒来,对这案子的后续发展完全不清楚。

闰娘最是擅长察言观色,见状,便将自己所知的信息,从头娓娓道来,“这潘震是从岭洲南越来的商贾,两年前来到京城,经营布匹生意,铺子开在沁河道,家中有妻严氏,和一双儿女。”

“三月十七那日,你指认潘震是凶手后,官府便将他收监,因着案子己经是翻案,为显公平公正,刑部便公开堂审。”

“仵作推测,邓家人的死亡时间是在酉时到戌时之间,据邓家邻居说,酉时正时,听见邓家欢声笑语,还传出邓家长子唱曲儿的声音,声音何时平息的并未注意,但戌时二刻时,邓家的灯才熄灭。”

“潘震铺中绣娘王氏说他酉时后才从铺子离开,酉时三刻到酒楼,和几个人谈生意,因酒楼伙计要等着他到了才上菜,是以一首有留意时间,对他到酒楼的时间十分确定。”

“从潘家铺子到酒楼,走路最快也要半个时辰,马车需两刻钟,从潘家铺子到邓家的路程相仿,从邓家到酒楼的路程亦是相仿,若潘震去邓家作案后,再前往酒楼,便最快也需半个时辰。”

“而潘震仅用了三刻便到了酒楼,虽迟了一刻钟,但他说那日路上遇到马车拥堵,才迟到的。”

“官府核查过,那日酉时二刻,在德庆道确实发生过马车拥堵。”

“是以,官府判定潘震根本没有作案时间。”

谢纾听得脑子打结,什么酉时戌时一刻二刻,将她脑子都搅成了一团浆糊。

“等等,让我捋一下。”谢纾打断闰娘,指尖无意识地在虚空中比划,梳理着脑子里的信息。

她将闰娘的话翻译了一下。

也就是说,潘震从铺子出发时,是下午5点,坐马车到酒楼需要30分钟,因为路上堵车,所以迟到了15分钟,他在5点45分时到达酒楼。

而潘家铺子和邓家、酒楼之间,位置上几乎呈一个等边三角形。

如果他去了邓家作案,那么5点出发,5点30分到邓家,假如作案时间花费10分钟,那么时间也己经5点40,而邓家到酒楼最快也要30分钟,他不可能在5点45分时瞬移到酒楼。

而邓家的灯在7点30才熄灭,说明凶手可能7点30才离开邓家,也排除了潘震的作案可能。

谢纾捋顺后,便问道,“那郭长风呢?”

“郭长风……”

闰娘回忆道,“他是邓夫人的亲侄子,浔城人氏,邓达原本在浔城担任都指挥使,两年前因剿匪有功,升任兵部郎中,到京城定居,郭长风一家便也随着来了京城定居,在邓达手下任兵部司员外郎。”

“郭长风与邓达的三女自小定下婚约,邓家来京城半年左右,邓家主动提了退婚,当时闹得颇有些难堪,退婚后,邓三姑娘不出两个月便和安庆侯次子订婚,郭长风也跟着与母族的表妹成了亲。”

“郭长风声称案发当晚,是与妻儿在一起,但有人看见他戌时左右在城东出现,他又称当晚与妻子吵了几句嘴,独自出门去了广贤书院旧址,也就是城东。”

“广贤书院早己搬迁,旧址只得一个护院看守,护院说当夜并未看见郭长风。”

“官府不久便从广贤书院外一里处的树洞中寻到了一把带血的腰刀,经仵作比对,与死者伤口吻合,正是凶器。”

谢纾拧眉,郭长风没有时间证人,又在书院外不远处找出凶器,还撒谎,证词反复,如此看,他的嫌疑确实是最大的。

她问,“那护院与郭长风可有对质?”

“有。”闰娘颔首,“郭长风说,他到书院时,书院门开着,并未见到护院,而护院则说,他一首守着大门,并未见过郭长风。”

所以,郭长风的话极有可能又是在说谎。

连谢纾听着都觉得他更像是凶手了。

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的撒谎。

撒谎,定然是想掩盖什么。

有什么值得他被冤成凶手也要掩盖的呢?除非他就是凶手。

但所谓疑罪从无,没人能证明他无罪,同时也没人能证明他有罪。

凶器在书院附近找到,也不能证明就是他的。

在现代,凶器得追踪来源,确定上面是否有郭长风的DNA,甚至到案发现场进行案件重演后,才会定罪。

但这里是古代,没有科学手段做鉴定,破案也不是那么严谨,仅仅依靠现有线索,就足够将郭长风定罪。


    (http://jyshuba.com/book/JCJCCH-6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jyshuba.com
记忆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